第(3/3)页 换上清水,加热,继续搅动水流。 放水,蒸发,换水,加热,直来了四遍。 没有被药粉杀死的小动物们,最终也都被滚开的水给烫死。 赵传薪露胳膊挽袖子,一件件的从木桶里捞衣服。 捞出一件,抖三抖,衣服便干爽异常,水汽全部蒸发。 他随手丢到一旁。 抖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褶皱。 等衣服抖好了,那边鼻涕娃也洗完,抱着膀子哆哆嗦嗦的出来。 冬天泡澡是这样的。 赵传薪将一堆衣服丢在板凳上:“自己找自己的。” “咦?衣服上的油怎地没了?这样出门,别人还以为我家里穷呢!” 有许多人家沾染恶习。 身上必须蹭的油光锃亮,这样才显得油水足,家里不差钱。 赵传薪恶狠狠道:“谁他妈以后再把自己弄得油渍麻哈的,老子抽他!” 老赵还是很有威严的,一句话让鼻涕娃缩了缩脖子。 等他们穿戴整齐。 赵传薪找地方,掏出剪刀:“姚冰,你先来。” 姚冰坐好,赵传薪拿一块绸子给他围在脖子上。 剪刀咔嚓咔嚓,快出了残影。 “好了!” 清朝剃发留辫,但只有富人,可以经常的剃前额,普通人后面有辫子,前面是毛寸。 赵传薪三下五除二,给姚冰将鞭子剃了,简单修饰一圈,拍拍他脑袋:“好了。” 姚冰发现周围小伙伴以诡异目光望着他,不明所以,来到镜子前打量。 屋内鸦雀无声。 姚冰张大嘴巴:“啊这……师父,看着像是在脑袋上扣着锅盖。” 倒是对赵传薪将他的辫子剪了没什么疑义。 在关外,如今已经出现许多剃发的人。 大抵是从鹿岗镇流行开来的。 入关后,不大方便。 但在关外,各地对剃发管制的没那么严了。 据说徐世昌和胪滨府知府赵传薪关系甚笃,对剃发者睁只眼闭只眼。 而赵传薪和鹿岗镇又有千丝万缕关系,延边地区由背水军带领也盛行剃发,加上胪滨府,于是剃发者至少可以在关外畅行。 “你懂啥?这叫时尚。”赵传薪对其余人招手:“下一个。” 简直比后世的十元快剪更快。 可剩余人却怯弱的后退。 “大人,俺,俺不敢剃,俺爹会打断俺的腿……” “大人,朝廷会治罪的……” 只能说,清廷的积威犹存。 赵传薪率先将阿尔苏薅了过来:“少废话,有人问,就说本官给剪的。” 不由分说,赵传薪将所有人头发都给剪了。 之后他见除了姚冰以外的鼻涕娃都蔫头耷脑的,就说:“走,给你们炒豆子去。” 二月二,龙抬头,家家户户炒豆豆。 赵传薪买了豆子和花生,去了杨桑达喜家里,借用他们家的大锅。 豆子炒的焦脆,火候控制的恰到好处。 他将豆子给鼻涕娃们分了。 早上吃了不少包子,这会儿吃炒豆子还是一把把的往嘴里塞。 赵传薪也不阻拦,但却冷笑。 因为,重头戏才刚开始。 等屁声此起彼伏的时候,他才慢条斯理的熬糖。 糖刚刚起沫子的时候,赵传薪将花生下了进去。 一群鼻涕娃围观,赵传薪吼道:“放屁的赶紧出去放。” 于是一群鼻涕娃进进出出。 他们眼见着,锅里的花生忽然变得白白胖胖。 那是裹了糖的缘故。 但这群鼻涕娃刚刚吃了好多豆子,肚子里胀气的厉害,再吃糖豆,虽然美味,却没有那么狼吞虎咽了。 赵传薪其实故意的。 糖毕竟不能多吃,容易蛀牙。 “好吃。” “真好吃。” 他们都没吃过这个。 往年二月二龙抬头,家里也就炒大豆而已。 赵传薪又洗了些花生,打入几个鸡蛋,混入淀粉和一点点盐,裹均匀后下锅里油炸。 油温不能过高,出现噼里啪啦声时候赶紧捞出控油。 熬糖,呈焦黄色开始拉丝,再把炸好的花生米到里面,撒芝麻。 看着大的吓人的锅,被赵传薪轻松单手端起,一边用铲子摊一边迅速颠勺。 好家伙。 一群鼻涕娃疯了。 他们越饱,知府大人炒出来的豆子就越香…… 阿尔苏心说:知府大人,果然不是什么好人。 赵传薪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微妙的节奏当中。 晚些,他传送回奎特沙兰,这一天带着鼻涕娃胡吃海喝,他也造了个肚圆。 躺在躺椅上,翻开了《旧神法典》,迫切想知道恶魔病毒有没有传播开来。 (本章完)